找到相关内容225篇,用时4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劝策乐大乘者必当普学因明论道(5)

    二悟比量中念见如是三相者。云何于他悟耶。答。比量有二。一者悟门比量。因喻比度生了宗智。二者悟他门比量。立者举宗言时初动迷情后举因喻时比挍生决定解。于此二比量中唯见如是因三相义也。 疏。...分别明菩萨造。大唐波颇密多罗三藏译也。佛国指要曰。分别明菩萨即智光论师也。恐是误欤。按此大疏引清辨菩萨般若灯论释。由是知知。分明明非智光。恐是清辨云分别明欤。分别是辨义明是清欤。后哲请审(已上佛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03238675.html
  • 达磨以前的中国禅学

    之言,心逸意散,浊翳其聪也。若闲处,心思寂寞,志无邪欲,侧耳靖听,万句不失,片言斯著,心靖意清之所由也。行寂止意,悬之鼻头,谓之三禅也。还其身,头至足,反覆微察,内体污露。森楚毛竖,犹睹浓涕。于...  心性虽空,贪嗔体实,入此法门,端坐成佛。  到彼岸已,彼波罗蜜。慕道真士,心。  知佛在内,不向外寻,即心即佛,即佛即心。  心明识佛,晓了识心,离心非佛,离佛非心。  非佛莫测,无所堪任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0539284.html
  • 禅观正脉研究(一)

    肩向下到肘骨,腕骨,手掌骨,手指骨。而至颈部以下的白骨,历历分明,皎然呈现,在意境中的想相,如实映现。化朽腐为神奇的不净观  头部以下的白骨观想之后,接着犹如拿现代解剖的学识,复为详说不净观的次第...系念观想额头骨中间,如指甲大小的一点白光,切勿三心二意,再作其他的游移妄想。  二、等到额骨中间的一点白光呈现之后,然后再整个头骨,如白净的琉璃。  三、再渐渐观见全身白骨,也如琉璃,皎然白净,躯体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52239678.html
  • 儒、佛以心性论为中心的互动互补

    差别者,但己心则为易。”认为自己的心是一个比较容易修持的法门,提倡观心修持。华严宗人提倡“妄尽还源观”,主张在修持中,使妄念灭尽,内心澄莹,还复清净圆明的自性、...讨论的核心问题,因此宋代理学也被称为“心性之学”。   二、心地位的突出与心性本体的确立   一般来说,印度佛教以真心(如来藏、佛性)为成佛的根据,中国佛教则在儒家的重视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3740761.html
  • 广公上人事迹续编(一)

    :八十八岁老和尚在客堂对某某师开示:  ‘看经要能解意,解意要能并行,只有能自行才是在利用经,才名为转经,否则便是被经转。如果看经、看戒得到一点知解,便拿来批评他人,侦察他人有无做到,心生分别,...小棚住。  一九五五年(乙未)三月,板桥信众在北县土城火山购地供师,即今承天寺所在,该地原系一片竹林,人迹罕到。师等由小径入林,砍竹约三尺见方,并将砍下之竹编为床榻,上敷细草,趺坐其上,谓随众曰: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10440875.html
  • 从宝志与善会来看中国早期禅宗的传播

    ,是佛是心”,他认为“般若法藏,并在身心”,因而“慕真道士,心;知佛在内,莫向外寻;即心即佛,即佛即心;心明识佛,晓了识心;离心非佛,离佛非心。”[39]在这里,善慧大士对于“即心即佛”的阐发,...相拘制?何其鄙陋一至于此!今勿得复禁[3]  宝志禅师”知名显奇四十余载,士恭事者不可称“[4],梁天监十三年(514)冬,宝公密谓门人曰:菩萨将去。”未及旬日,无疾而终,举体香软。“[5]宝公圆寂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3841332.html
  • 慧剑闪烁:密乘是非分辨论

    。防止破戒的作用,那么为佛,以佛自居者,能不能起到防止身言意恶行的发生.以佛的标准要求自己行为的作用呢?如果后者不起作用,前者比丘僧,念为比丘身也起不到防止犯戒的作用。   3.迷悟只是...  显宗般若乘和密宗金刚乘是大乘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,密宗是显宗理论的进一步升华,走向更透彻的必然产物,犹如从小乘有部的诸法实有,逐步走向大乘唯识、中的万法性空一样,是认识逐步深入,境界逐步...

    多识仁波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2241964.html
  • 试述天台宗的一念三千

    ,但己心则为易。”[3]  为了进一步从实践的立场肯定观心之必要性,天台智者大师又引《大集经》说:“然界内外,一切阴入,皆由心起。佛告比丘:一法摄一切法,所谓心是。论云一切世间中,但有名与色,...观心食法,及诵经法。小止观等,诸心观文,但以他等,推于三假,并未云一念三千具足。乃至观心论中,亦只以三十六问,责于四心,亦不涉于一念三千。唯四念处中,略云观心十界而已。故至止观,正明观法,并以三千...

    怀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4441986.html
  • 章太炎《建立宗教论》疏解

    恒河沙数。且以万有杂糅,纷不可理,而循行规则,未尝愆于其度,必有一物以钤辖而支配之,于是崇拜以明信仰。此其宗教则所知障实驱使之。不能退而其心,以知三界惟心所现,从而求之于外;于其外者,则又与之以神...度色空、他、内外、能所、体用、一异 、有无、生灭、断常、来去、因果种种虚妄分别,从而异化为与境象相待之“我”--此乃人生烦恼与痛苦之承受者。境象则因意识之计度刻画而被执为实有,而由佛法之无分别智观之...

    陈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4242373.html
  • 阿底峡尊者传(二)

    彼若答谓或中或唯识等,尊者亦云:我亦许彼。并广说彼见所依之教理,极善成立。时有号慧明者,请尊者曰:尊者何故不说见?唯顺他说耶?告曰:我亦是随佛学之苾刍,故顺所化之意乐而答也。又有号德慧者,请曰:若=尔...,不知也。又曰:如诸幻师迷诸愚蒙,汝可。时诸人无语。尊者曰:汝藏人况言“中”,即说“唯识”亦不堪也(犹云非汝等所能解)。尊者又问曰:汝所许之“中”,如何取幻喻?藏人曰:如咒石木现似象马。尊者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0142747.html